《炒股的智慧》,这本书被不少读者誉为中国人写的炒股经典。初入股市,当然要看。
引子三个故事,年轻人、赌徒和小偷的寓言给准备炒股的人忠告:不要怕,也不要悔;玩游戏之前,要搞清游戏的规则,面对人为操纵的赌局,一定要摸清对方的心理;最值得提醒的是小偷的本事不在偷,而危急的时候怎么逃。
本书鼓励读者按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制定自己的操作计划,包括进点、止损、卖点和风险。
作者在前言中就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只买250天均线以上的股票,最好在股价从250天均线之下穿到250天均线之时买入,一旦再碰到250天均线,立即卖掉!
第二、根据情况设置5%-8%的止损点。
第三、每手不要超过本金的10%。
当然,判断大市的能力是炒股成功的关键。
学股的过程就是克服"贪"等与生俱来的人性,养成"不贪"等后天经验的过程。股票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
分析股票升跌及为何升跌的知识可以精略地分成两大类:一是基础分析(价值投资),一类的技术分析(成长投资)。技术分析研究股价、时间和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即图形分析。
两种分析实际上相互关联。我们在技术分析中看到的股价、交易量和时间的互动关系,其实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的看法,大家用资金来为该公司的前景投票。
股价和价值时常会偏离。想象你外出遛狗:狗有时跑在前面,有时跑在后面;你拴狗的绳子也有时长,有时短,但无论如何,狗最终会跑到你身边。你是价值,狗就是价格。
成功炒股,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获得炒股的基本知识;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第三严格执行计划。
不要试图抓住寻找股票的最高点,你永远不知股票会升多高。何时卖股票才是炒股票的难点。
亏的时候,有止损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自己,我愿此时买进这只股票吗?如果条案是否定的,你就可以考虑卖掉这只股票。
当然,赚钱的时候,最好就通过移动止损来股票。通过当股价超过入货点,即应考虑在进价之上定个止损点,同时根据升势逐步提高卖点--保本第一,还有小赚。
如果遇到暴利,先拿再说。特别要留心股价在短期内上升后,交易量猛增,但股价未升的危险信号,更应关注转头(收市低于开市)时间,可以出手。
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财不入急门"。
关于华尔街的家训。首先是止损。亏损要止损(8%),盈利同样要止损(5%--盈利达到5%时,止损点进价,依此类推,这考验的是耐心--赚大钱的条件:业余炒手因为大亏损而破产,专业炒手因获小利而破产)。
其次是分散风险,但不能关注太多股票,3-5只足也。就本人而言,关注可多,但持有不得超过3只。分散风险的关键是不要满仓操作。
第三,忘记自己的进价。有疑问的时候,离场。特别是有机会成本,亏损是游戏的一部分。
第四,别频繁交易。当然,也别让利润变成亏损,盈利10%的时候,止损点应为进价105%。盈利20%的时侯,止损点提高到115%。
第五,绝不向下摊平成本。买涨不买跌,是一条铁律。投资人卖股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股票在跌!在跌!而不是其他任何原因。而投资人入场买股票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股票在升!在升!在升!而不是成本收益比率低或红利高。
第六、不将"股价很低了"当成买的理由(英文有句话说:别试着去接往下掉的刀子,它会把你的手扎得血淋淋的!),不将"股价很高了"当成卖的理由--截短亏损,让利润奔跑!
第七、定好计划,按既定方针办;不要爱上投资(投机)的股票。写下策略和计划,坚决执行自己的方法。看来,记下自己的每笔交易,写下理由,很重要。
第八,跟随大市。市场从来不会错,而自己的想法却常常错,绝不自以为是。任何行动,都应有理论和市场支撑。"大钱不存在于股票的日常小波动,大钱只存在大势之内。因此需要判定大势的走向。"
一个正常的升势,股价必然在200天平均线之上,所以不要购买股价在200天平均线之下的股票。50天平均线可以用来衡量中期走势。当然,股标的短期运动方向,更应注重股价及交易量。
作者特别提醒,判断大市的方法,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大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第二、本国的经济大势(通货膨胀、汇率、利率);
第三、龙头股表现如何?龙头股在股市到顶之前的一般会有一段时间表现疲软;
第四、垃圾股有何表现?因为龙头股的价格已经贵到买不下手的地步,游资便开始涌向三四线股票,在股市到顶前的一段时间,这些平时无人问津的小股票开始变得活跃且向上升。
第五、每天收市时,有多少只股票升,有多少只跌?综合指数也会因大份额股票的涨跌而不一定可靠,不能完全反映大市的真实走向。
第六、考虑类别股。如金融股,电子股等。炒手们应当根据类别股的运动形态来决定某只具体股票的买卖。
按伯纳巴鲁克的建议,仅买几只股票,且要定期有计划的检查自己的投资。他还建议不要尝试成为万事通,专心于自己了解最多的行业。本人决定在消费、券商、银行业尝试一下投机。
有些人把炒股当成投资,有些人当成投机。
当我老了,希望能亲口说出这位英国成功炒家的话:"我年轻时人们称我是投机客,赚了些钱后人们称我是投资专家,再后敬我是银行家,今天我被称为慈善家。但这几十年来,我从头到尾做的是同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