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选择投身股市,那就不能遗漏任何一本题目带有"投资"字眼的书。何况本书作者本身就是亿万富豪、传奇的资金管理人费雪呢。在上一本《学会投资:让未来无忧的博格投资课》中,三位作者对于选书的看法是:良医必先自医。关注作者资质和著作本身的承诺,不能凭畅销来判断内容好坏,很多时候畅销只意味着推广力度较大。
言归正传,作者建议把本书当作大脑的训练指南。思考是投资的关键。在投资中,群体做错的时候要远比做对的时候更多--人们太容易把不断重复的错误当成事实,太容易淹没在众人里随大流--"高买低卖"。
不过,做到完美无瑕是不可能的,只需要做到比大多数人好即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说"在一天中,每个人至少有五分钟是傻瓜。犯傻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即是智慧"。
大多数投资者在多数时间里是错的,不是因为缺乏信息,或者缺少智慧,而是上了一致性观点的当,为"群体性思维"影响遵循了同样的规则行事。做得最好的人大概有1/3的时间是错的,从错误中学习,成为一个逆向投资者。
大部分律师在交易和本性上属于逻辑学家,期待市场遵循规则、程序和简单逻辑。但市场总是忽略逻辑。在法律领域中,教育是重要的,但投资是不同的游戏。投资是行重于知的领域。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投资成绩简直惨不忍睹。
但是,我们不能扔掉课本,要知道其局限性!只有承担风险才能获得收益,承担的风险越大,长期预期回报率就越高。金融理论会告诉我们所谓"资本保留和增长"是一句废话,想要获得增长就必须承担风险,要想保全资本也就没有真正的增长。但现实往往与理论差距很大,跟从规则的人很容易变成市场的靶子。正确对待书本知识,需要街头智慧和批判性思维。加之,现在管用的方法以后未必管用。
高市盈率(P/E)不具有可预测性。市盈率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市场的情绪,但其本身没有高低之说。牛市期间的市盈率通常会高一些,听信高市盈率有高风险的人将错失大牛市的收益。我们没有掌握有效的统计数据证明高市盈率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比低市盈率有更高的风险。
小市值股票不一定永远是最好的。学界普遍同意较小的企业风险更高,所以回报自然也比较高。事实上,小市值股票只是少数年份跑赢了大市值股票(通常在牛市早期表现优秀),大市值股票经常占据舞台的中心位置(在牛市剩下的时间都能领先)。显然,我个人还是要选择沪深300指数长期持有。因为大市值股票在大部分时间跑赢市场是有基本面依据可循的。"近因偏见"总是愚弄人们把近期趋势(小市值股票在牛市初期反弹得高)当成朋友。
花哨的公式和各种学术符号不能预测长期回报。模型最多和输入数据一样好,只有两个选择:过时的结果或者虚构的假设条件。这在现实生活中派不上用场,模型无法预测未来。最成功的投资者都是从实践中学习的。市场不在意你来自哪所大学,甚至不关心你是否上过大学,只要你能做对的事。没有哪位伟大的作曲家拥有音乐理论学位。
如果不能从学校里学到真实世界的东西,就选择为自己找一个导师。去读他们的书(被遗忘的经典著作,出色的传记,以及有帮助的历史),而不是去读厚厚的理论和让人昏昏欲睡的教科书。
之所以成为经典必有其故。过去的方式现在仍大行其道,使得旧书充满了有用且长期有效的思想和方法。投资大师自有其成功的理由。经典著作让我们直接向他们学习。《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有用,提醒我们短期波动不是实际风险。《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费雪)强调别让情绪影响决策,遵守投资纪律的好处,不要因过往价格趋势或近期价格走势的好坏而卖出股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讲打败我们的是没能坚定地执行我们的计划。《财富积极过程中的商业晴雨计》用寓言故事解释为何按照经纪人的建议买入股票是徒劳无益的。《统计陷阱》可以不用上统计学课程就能获得最好的统计知识。《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告诉我们"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质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狂欢中死去"。
小心自传。从刻意雕琢和洗白的回忆录里几乎永远无法获悉真相。自传说了很多事情,唯独真相欠奉。他们告诉你那些他们希望你相信的事情。写回忆录更多地是给自己镀金,而不是告诉我们实际发生什么。仅可以借此了解他们做事的逻辑和想法。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之差,近似等于银行的总运营利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紧缩,并不利于经济,也并不一定会推涨股市。
逆向投资者要记住第一条准则是:如果大部分相信一些事情会在市场上发生,则逆向投资者通常不会这么认为。第二条准则是:人总会在某个时候出错。没必要总是要求自己做得好--60%-70%的成功率,就可以让自己领先于大多数人了。
逆向投资者有耐心,想得比较长远。周期总是会掉转,商业总是会有盈利和成长。生活总会延续,重要的是生存下来。
专业人士不会像个人投资者那样变来变去。他们的地位使其养成了自信,确信自己知道市场会怎样变化并愿意耐心等待,他们不会放弃,而是相信均值回归。把投资当成"科学"的人总是赞同使用相似方法、逻辑和理论是"炒股高手",逆向投资者则高明得多,保持差别而不是相反,这才是使用专家预测的诀窍所在,也是逆向投资的关键。
市场不远视,也不近视。市场看的是未来3-30个月的事,最多是未来12-18个月。从长期看,市场取决于未来经济增长,恐怖袭击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不会太长。恐惧会导致短期市场波动,但以12-18个月的时间看,是一个无效因素。
简单就是力量。逆向投资者最大的能力和优势是过滤掉噪声--媒体的眼睛只会盯住对读者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对市场重要的事情--不是过近,就是过远。
GDP其实是经济数据之母,是大众花费数月时间猜测的大报告,是一个滞后数据--每过3个月才能看到一两个月前的数字--不代表经济本身和当前股市,不要因为GDP而买股票。GDP是过去的事情,市场不关心过去。正如马克吐温所说,谎言有三类:谎言、糟糕的谎言,还有统计学。
物理学定律不适用于市场,市场只适用供需定律。即使是闪崩规模的冲击,也不会影响股票的长期回报。如果你沉得住气,就不会有麻烦。
历史不会一模一样的重复!正如马克吐温所说,这就像一首押韵诗。站在逆向投资者角度回顾历史,只有世界大战才会对股市产生影响,地区战争则不会。只有当成堆的证据表明冲突将会变成一次全球性的冲突时,你才应当采取行动。
不会在30个月内发生的事情,则无需考虑。对于投资决定来说,只需要评估接下来30个月会发生的事情即可。超过30个月,就纯属猜测了--是概率,而不是可能性,市场不会因概率而改变。全球变暖,收入不均(股市不关心谁拥有财富,也不关心谁推高了股价),美元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这些统统与股市无关。世界在变,但是猫、狗还是不喜欢可乐。所以就目前而言,能做的就是尽量放松!
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的投资能力来说,收益不是最好的指标。收益不能告诉我们盈利企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能否抵御暂时的需求下降。如今投资者被信息淹没了,得到的数据越多就越是陷入烦琐的细节之中难以自拔,思虑过剩。以数学定理支持的科学主义,实际上是准宗教信仰,表现出过度的自信和偏误。逆向投资者不会过分关注数字忽略基本逻辑。当短期利率超过长期利率时就会有坏事发生。短期利率是银行的融资成本,长期利率是银行的收入水平,差价就是银行的总经营利润率(净利差)了。高失业,才会导致高通胀。
股市在意的是法律法规如何影响资金和资源流向、利润、外贸、商业成本与难易,以及这些是否体现在价格中了,或者在30个月以后才会发生。
政客都是自我激励和营销专家。政客一生只有一个目的:赢得选举。观点不是事实。事实是坚定的、不可辩驳的。感受则说不清楚,是可以替换的,而且因人而异。不能根据政客地意见做投资。因此,股市在政治上属于不可知论--市场不在乎哪一方掌权。
"前景理论"即人们对痛苦的感受要远多于同等数量的收益带来的快乐,是行为金融中的重要理论,这种现象也叫"损失厌恶"--损失更令人痛苦,所以感觉上更加真切。这解释了为什么价格波动时人们会无理性地抛售,哪怕耐心持有可能从长期来讲是更适合的做法。
行为金融是关于识别自己的认知错误,避免自己重复犯错的学问,不是为了利用别人的错误心理。
世界上的任何聪明人都比不上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自己。情绪和偏见驱使我们在错误的时间做出错误的行动。
"确定性偏见"指人的本能是偏好那些强化我们先入为主的想法的信息和观点,而排斥相反的信息和观点。人的本性是希望自己正确。确定性偏见可以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
被动投资--持有市场指数基金的策略永远有效!这要求投资老师不要主动做出决策,不要尝试捕捉趋势或周期,而只需要做配置,然后放在那里不管。但是只有极少数投资者能够遵守这条纪律。
"即使是一个破钟表,每天也有两个时刻是准确的"。
传说牛顿几乎在一次股市泡沫中破产,他说"我能够计算出星球运动轨迹,却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
10月3日读完此书,8日复盘时,发现这本书值得拥有反复阅读。也许,某天,我会在疑虑时重拾起来再细读。
这本书坚定我选择大盘股指数的信念,回避小市值股票。